DSC06331

小吃小食,曾幾何時已經變得如此難能可貴?

這天早上在Coffee  Smith讀了大半的頁面,回宿舍後也就順手讀完了。

 

韓良露 (1958~2015),是擅長運用散文、評論的美食作家,文章內富有人文關懷與旅行,飽含東西方吃食文化,並善於做比較。阿嬤是受日本教育的台南人,愛吃台南小吃、日本料理;爸爸是江蘇人,吃揚州菜、上海菜、上海式西餐。她更從小生長於北投,有著日治時期留下來的溫泉鄉日式會席料理至媽媽料理與外省村落的眷村飲食。

讀書過程中我也感嘆再也吃不到如此純正的小吃味道了,可能因為名氣、可能因為物換星移,遵循古老作法的技法與精神失傳。

 

後味│冰果室物語

「在我的記憶中,冰果室有永遠充滿了青春的戀愛及汗水的地方。年輕時出汗,冰果室是最好的清涼地方;一身大汗時,是不會想去『Haagen-Dazs』的。」

00S23D9C99B15B896A0B51lv.jpg

好像我們這個年代少了去冰果室的經驗,大家喜歡到日式的、美式的冰店吃個雪酪消暑,台灣的冰果室為什麼越來越稀有,也或許我們該開始愛台灣的在地冰果店。

價格合宜的、自然無添加的、來自台灣的食材製作的,好像都變得稀有。

位於捷運新蘆線的永安市場站【冰果天堂】或許是懷念簡單冰果室的好選擇,距離上次吃已經兩年,近期或許找個時間去回味。

 

後味│天母兩條街的故事

「中山北路六段,街上的商店是依據鄰里的需求所形成的聚落,所以你會看到開了幾十年的雜貨鋪、洗衣坊、印章店、訂做沙發的工作室...,時光緩慢;天母東路上有著各種連鎖店、各種房屋仲介、不是依據和鄰里的互動形成的,是做生意的商家必爭之地,管他同質性太高,大家都是要在天母分一塊餅。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兩條街的故事,一條是充滿創意的,消費是為了讓生活更豐富;但另一條卻是制式的、大量重複的形式,消費只是為了掙脫無聊。」

鄰里間的互動有了人味,商業競爭下的附屬品就是複製與貼上,我想。

我也喜歡同韓良露一樣,漫步於中山北路六段,我甚至會花個半小時從學校慢慢走到中山北路七段的天母圓環,也有時會搭上公車做到天母圓環(最末站),我覺得那裏的老樹下乘涼的老人是最真實的。也喜歡到「ZABU食堂/咖啡烘培 存在榕樹下」喝杯咖啡、吃點有點貴的藍秋手作甜點(限量),也有提供酒類。

IMG_2585

相較之下天母東路充滿商業氣息,有著很多元的異國餐廳,像是The Spice Shop  Indian Cuisine ,番紅花、凪拉麵、廣田洋菓子 、三明堂。

 

整本書故事性高,韓良露走遍大台北大街小巷,吃遍美食,其中文筆富含滿滿的文化與跨時代的素養,是一本培養思考力、鑑賞力的好書。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話,某位朋友發現一家很棒的小吃店,吃了一年的店,介紹給韓良露,問她知不知道,她回:「那家店我認識四十年了,從小就是阿嬤帶我來吃的。」如此深度與在地,「食」在佩服。

 

文末附上韓良露去過、我也去過的店家。

咖啡黑潮 對於海裡生物關懷、老食譜甜點、獨立咖啡館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afekuroshio/

cm20140712___b9587dc05f2fe8e201d7c36a246f80ba579.jpg

 

師大路九十三巷上的中西美食 Grandma Nitti's Kitchen,道地美式早午餐。

正對面是My Sweetie  Pie,我們吃過的胡蘿蔔蛋糕正是道地美國媽媽會做的蛋糕。

IMG_3264.JPG

 

 

IMG_3268.JPG

IMG_3266.JPG

cm20141123___a9f0f2f65d9b606fb2d18ba03086583c884.jpg

IMG_3261.JPG

 

「一O一是自己的都市;當都市的食物不好吃或是不值得懷念時,也往往意味著都市的發展出了問題,因為食物最能反應人心。」

IMG_4288.JPG

 

 

 

 

arrow
arrow

    想,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